肇观电子发布业界领先的、可同时捕捉和处理可见光(RGB)与红外(IR)成像的高集成度汽车智能驾舱图像的芯片方案。
在世界范围内,汽车智能驾舱的市场飞速增长,正在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高增长潜力的新场景之一。根据国际知名商业信息提供商 HIS Markit 研究数据显示:预计到2030年,全球汽车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681亿美元,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人民币,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也将从当前的23%上升到37%。智能驾舱的诸多应用均需要在智能芯片上高效处理RGB摄像头的信息和IR摄像头的信息,这需要车规智能芯片平台具有强大的AI计算能力、图像处理能力、对外设的控制能力、丰富的接口、成熟的软件栈。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车企系统采用分离的多颗芯片叠加的解决方案,系统复杂度高、性能受限、功耗高、成本高。市场亟需新型的、高性能、高集成度的芯片方案。肇观电子此次发布的芯片方案显著优势在于,通过单个图像传感器和单个AI SoC芯片可以同时捕捉和高效处理可见光和红外两种图像信息,经过AI SoC芯片内置的ISP处理后,得到高质量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,分别进入对应逻辑单元同时使用,避免对前端车载链路传输的不同的视频流的时分复用、间断切换等复杂操作,并且客户可以在单个AI SoC芯片上面同时部署多种不同算法,使得总体性能提升、功耗降低、成本降低、系统复杂度降低。
肇观电子此次发布的芯片方案显著优势在于,通过单个图像传感器和单个AI SoC芯片可以同时捕捉和高效处理可见光和红外两种图像信息,经过AI SoC芯片内置的ISP处理后,得到高质量的可见光和红外图像,分别进入对应逻辑单元同时使用,避免对前端车载链路传输的不同的视频流的时分复用、间断切换等复杂操作,并且客户可以在单个AI SoC芯片上面同时部署多种不同算法,使得总体性能提升、功耗降低、成本降低、系统复杂度降低。
▲ 肇观电子车规AI芯片NE-V163A通过AEC-Q100车规级认证为了捕获RGB和IR图像,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车企系统采用分离的多颗芯片叠加的解决方案;即在前端采用独立的ISP芯片处理RGBIR CMOS 图像传感器的输出,在同一时刻只能获得RGB(彩色)或者IR(黑白)图像,将图像传到主控SoC,然后通过SoC控制前端独立芯片做动态切换的方式,分别传输并提取出RGB和IR信息,并生成对应的RGB图和IR图。采用这种方式的客户系统总体成本高,部署复杂,功耗高,性能受限。▲ 市面上常见的智能驾舱方案而肇观电子的芯片方案可在SoC芯片端直接处理和获得高质量的RGB和IR两路图像, 且集成度远远高于往常,省掉前端独立ISP芯片的成本,并且摆脱了ISP芯片不能同时输出双视频流的限制,在性能、系统复杂度、功耗、成本方面得到优化。整个系统的控制时序和逻辑只在SoC芯片端上完成,减少摄像头前端和后端匹配的困难,提升了性能,并且可大大降低前端摄像头模组的功耗。由于所有软件功能都在SoC的SDK上完成,不涉及对前端摄像头模组太复杂的操作,例如切换、升级等,大大简化了整体复杂度,提高了系统可靠性。▲ 传统智能驾舱方案得到的戴墨镜睁眼/闭眼图,眼部细节不清晰
▲ NE-V163A 智能驾舱芯片方案得到的戴墨镜睁眼/闭眼图,眼部细节清晰
此外,与传统智能驾舱方案相比,用NE-V163A可以在同一时间很好的分离RGB和IR视频流,并得到高质量的IR视频流的成像效果。比方说,在烈日下开车,大多数司机都是佩戴墨镜的,传统的方案无法透过墨镜看清楚司机是否疲劳驾驶,而采用肇观电子的方案,则可以清晰的透过墨镜看出佩戴者是否有长期闭眼的现象,大大提升了疲劳检测算法的准确度,进而提高了驾驶安全性。
智能驾舱作为未来车载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,已经成为了继 “人与手机” 之后,下一个可与人交互的无限畅想的平台。出行对于汽车,如同打电话对于手机,而车舱内的智能化、娱乐化、安全化已经成为了汽车下一个颠覆式的创新点。据了解,在智能驾舱领域,量产的车厂已经越来越多,从2018年开始,上汽、比亚迪、北汽、红旗、长安等国产车厂都在采用RGB加IR方案以及落地,而肇观电子推出的智能驾舱AI芯片方案则相比较于业界方案,在集成度、性能、功耗、成本方面更为领先。